關于白鷺的資料
關于白鷺的資料
白鷺,鸛形目鷺科白鷺屬。通常也叫小白鷺(Little Egret),是廈門的市鳥,重要的濕地鳥類,是廈門數量最多的鷺科鳥類。由于其對環境的要求較高,是環境質量的指標。是最具魅力的濕地觀賞鳥類之一。
繁殖前期
白鷺到繁殖期會換上美麗的繁殖羽。繁殖羽出現于春夏時節所以也叫夏羽。此時白鷺頭上長出2枚辮羽,頸背長出細長飾羽,背及胸還有蓑狀羽。臉部裸露皮膚會由黃綠色變成粉紅色。
巢區選擇
鷺類巢區的功能主要供棲息交尾、做巢和喂雛等行為活動之用。選擇的筑巢區一般位于濕地的附近,人為干擾不大的植被覆蓋較好的樹林、竹林或灌木林。島嶼較好的符合了以上的條件,所以廈門很多島嶼是白鷺的繁殖場所。廈門是海濱城市,經常有臺風過境,島嶼上的風力較大。白鷺選擇的巢區還必須具有避風的特點,以防臺風將蛋或者雛鳥吹落巢下。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就能夠安心的生兒育女繁衍后代了。白鷺進入繁殖地之前,會對營巢地進行察訪。先是少數白鷺多次飛到島上察訪營巢地,它們常常在往年營巢地樹林上空盤旋后折回,有時也在樹梢上停留一會兒,然后歇息于灘涂的所有白鷺全飛到樹林上空盤旋。這樣持續幾天后,少數白鷺棲息于繁殖地上的小片樹林中。但隨即又換一處甚至多處樹林最終才定居繁殖隨后別的白鷺成批陸續遷來。白鷺喜歡聚群繁殖,種群大小從數百只到上萬只不等,也可與其他鷺類一起營巢繁殖,廈門多為白鷺、夜鷺、池鷺和牛背鷺一同營巢繁殖。
求偶和交尾
白鷺棲息入后馬上出現求偶交配行為。此時飛離巢區覓食時間推遲,在巢區逗留時間較長。有的個體幾乎終日留在巢地,此間可見鷺群活躍攔兄在樹冠頂部,且多成對活動。白鷺常展開背部及前胸蓑羽不停地抖動,有時白鷺銜著樹枝飛翔于樹林上空,也有雌雄個體在枝間追逐并發出陣陣鳴叫聲,同棲一樹的個體常為爭奪筑巢枝而發生爭斗。白鷺交配時雄鷺靠近雌鷺,雄鷺蓬松羽毛伸展翅膀在雌鷺附近發出鳴叫,然后與雌鷺喙互相交合。交合4-6次隨之雄鷺替雌鷺梳理羽毛向對方”求愛”。 雌鷺蹲伏尾上翹扇動雙翅最后雄鷺站在雌鷺背上,用喙咬住雌鷺頸部羽毛雙翅下垂并不停扇動,隨即發生交配,每次交配約20 秒。交配后雄鷺停留于雌鷺附近休息。雌鷺用喙不停地梳理身體兩側及腹下羽毛。
筑巢
進入繁殖期后白鷺簡神襲飛出覓食的時間推遲,少數個體白天也停留在繁殖地,逐漸出現領域行為和占據巢位現象。在其他個體侵犯領域時,會發出“嘎-嘎-”的恐嚇聲,同時和入侵個體產生對峙,嘴峰相對但沒有猛烈的爭斗屬于無傷害的恐瞎和嚇行為,有的時間可長達40多分鐘。白鷺巢主要建筑在粗大樹枝的向陽隱蔽處,完全由枯枝疊成,呈盆狀。白鷺每天早上開始營巢到傍晚才停止營巢。剛筑巢時,由一只白鷺把選好的樹杈(筑巢枝)四周的枝條踩平或折斷,整理出巢址,然后就近折斷枯枝鋪在上面。另一只白鷺站立旁邊梳理羽毛及警戒。一旦有其它個體接近,馬上停止筑巢,兩親鳥共同驅逐入侵者。如果筑巢過程中,周圍出現不尋常的聲響或空中有老鷹盤旋,兩親鳥立即抬頭張望,有時飛離筑巢枝,但會馬上飛回。兩只白鷺總是一只休息,一只筑巢。巢材折自鄰近的枯枝。剛營巢時安放第一枝巢枝比較困難,枯枝常從樹上滑落,筑巢鳥再折枯枝重新開始。筑巢的第一天一般只能在筑巢枝上安放好幾根枯枝。筑巢的第二天白鷺開始從較遠處叼運樹枝。叼樹枝和筑巢由兩親鳥分工合作進行。叼樹枝的白鷺拾取地面的枯枝或折取附近樹木上的枯枝,叼住樹枝中間部分即重心處,先飛臨巢旁樹枝上,然后走到巢邊,利用喙的不斷張合,使枯枝在喙間滑動,直到露出枯枝的重心部位給筑巢的白鷺。筑巢白鷺站在巢上,用喙對準枯枝的大致中心部位接銜枯枝,咬住枯枝后,往往也得利用喙的不斷張合移動枯枝,直到恰好咬住重心部位,便于操作時才筑巢。筑巢初期筑巢的速度及效率較低。當巢建筑到一定高度時,巢材易于放置且不易滑落,此時兩親鳥同時外出叼運巢材,筑巢的速度及效率大大提高。巢距地高2.4-7.2米,巢外徑長27-46厘米,巢內徑長為19-37厘米,巢高為10-19cm厘米,巢深為2.5-7.4厘米。筑巢為3-6天不等,有的巢未完全筑好時即有卵產出。此時白鷺的鳴聲與未進入繁殖期階段變化明顯音質較粗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白鷺除了叼運地面上的枯枝及折取樹上枯枝作為巢材外,還有叼取舊巢枯枝的習性,也有少數白鷺利用舊巢直接加以修補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