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評彈是什么和什么的總稱(蘇州評彈是什么和什么的合稱)
視頻加載...
“評彈”是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的統稱,產生于蘇州,盛行于江浙滬地區。它歷史悠久,著名藝術家輩出,演奏歌唱,評論過去,談論現在。這種植根于民間土壤的優美音樂,因其獨特細膩的演奏手法和生動傳神的故事人物演繹,一直深受觀眾喜愛。它被國內外許多朋友譽為“中國最美的聲音”,評彈藝術也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個經典的藝術講堂里,我們將在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和陶映云的帶領下,暢談傳統藝術,聆聽吳音。聽曲目:《江南好風光》和《鶯鶯彈琴》。
一、江南文化的象征——評彈
“評彈”又稱蘇州評彈,與江南生活息息相關。長衫、旗袍、三弦琵琶是反映江南人民生活習俗的代表性符號,也是觀察江南社會的窗口。江南地區物產豐富,文人墨客眾多,人們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會對文化藝術有更高的追求和渴望。評彈是在這樣一片土地上孕育出來的藝術形式,吳儂軟語讓人心平氣和。
江南人的生活與評彈息息相關。
江南有許多民間音樂,評彈和民間音樂交織在一起。過去,許多老電影和電視劇中的一些歌曲或音樂與評彈曲調相似。例如,在當時風靡全國的電影《街頭天使》中,由著名演員周璇演唱的主題曲《唱歌的女孩》就類似于我們想聽的《江南好風光》,而評彈的一些曲調也是江南流行的音樂。
事實上,評彈對江南人的天性和處事風格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過去文化學習的機會不多。在書屋聽書是許多普通人了解歷史文化、學習傳統美德的重要途徑,評彈發揮了一定的教育功能。說書先生給觀眾詳細講述了中國古代的經典故事,生動有趣。
評彈是許多普通人了解歷史文化、學習傳統美德的重要途徑。
二、評彈的“調”
評彈的表演唱腔有24種,因為評彈屬于說唱藝術,屬于曲藝范疇,又因為蘇州話字音押韻好,一般稱為“調”而不是“派”。在評彈藝術中,蔣月泉先生創作的“江調”對后世影響最大,流傳最廣。他借鑒京劇的發聲方法,說書清正,章法公正誠懇,表情細致清晰,語言典雅凝練,幽默含蓄,表演自然生動,彈唱優美富于情感,使他成為書界最著名的人物。
“江調”創始人、著名評彈藝術家蔣月泉。
第三,坦坦在上海的“開枝散葉”
自20世紀20年代初以來,評彈的藝術中心從江浙轉移到上海,這里也是“吳語區”。由于上海開埠后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增,而評彈是一種簡單靈活的藝術形式,一兩個人就能撐起一出戲,因此許多評彈藝術家來到上海謀生,收入也大大提高。而且由于當時上海高度開放和發達,評彈藝術的傳播和收益也有了更豐富的模式,形成了“書店、電臺、教會集會和唱片”的完整產業鏈。
上海的舊書店
當年出版的一些評彈記錄。
這種當時流行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也使評彈唱腔得以高速發展。過去評彈的曲風唱腔比較簡單,江南人的吟誦調略豐富一些。但到了上海后,各種文藝生態系統相互競爭,民樂、西洋音樂等元素逐漸開始影響評彈的唱法,人們的口味和喜好逐漸豐富起來。
藝術家簡歷
高博文,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上海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上海評彈團團長,上海大學兼職教授。曾獲第一至第五屆中國評彈藝術節表演金獎和節目金獎,第八屆中國曲藝牡丹表演獎。他的代表作有《明珠塔》、《文徵明》、《陳圓圓》、《高博文說繁花》、《圣醫生》。
陶映云是上海評彈團國家二級演員。陳玉林,彈詞名師。他的代表作有《宋武》、《三笑》、《多爾袞》和《雙珠鳳》。獲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新人獎;江蘇省第五屆曲藝魯花新人獎;第五屆江蘇省曲藝節表演獎;江浙滬蘇評彈青年演員傳統書目電視表演獎等。,第三批牡丹綻放——中國曲協曲藝人才培育行動。
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教育部/規劃
高博文/談論陶瑩瑩/示范表演
孫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