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詭道也是什么意思?
兵者詭道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為:用兵打仗是一種變化無常之術,需要運用種種方法欺騙迷惑敵人。
出處:春秋戰國·孫武《孫子兵法始計篇》:“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譯文:用兵之道在于千變萬化、出其不意。所以能好像看起來不能;用好像看起來不用;近好像看起來遠;遠好像看起來近。有利的可以引誘它,混亂的可以奪取它,堅實的可以戒備它,強盛可以避開它,氣勢很盛可以騷擾它,輕視的可以驕縱它, 隱逸的可以勞累它,親近的可以離間它。攻它無防備處,出擊在它不留意時。如此制勝方案,不可事先傳出去也。
擴展資料:
1、作品介紹: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虛局知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差消。早于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2、作者簡介: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圣或孫子(孫臘灶武子),又稱“兵家至圣”,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大約活動于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占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兵者詭道也
百度百科——孫子兵法
百度百科——孫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