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芽和貝貝網之生死博弈
奶瓶事件的始末則更為蹊蹺。盡管蜜芽不斷發聲明,澄清所售進口商品都有完整的授權鏈條,但疑點太多均未能摘清楚,最終未能說服行業和用戶。窮途末路之下,蜜芽把整個行業都“ 推下水 ”,稱自己官網上銷售的Betta奶瓶來自于日本的供應商,且此供應商的Betta奶瓶授權已進入到國內所有的零售渠道,包括幾大知名綜合電商、線下母嬰連鎖甚至北京燕莎商場,引發各方炮轟。據說樂友母嬰的創始人火冒三丈,公司立即發布聲明否認售賣該betta奶瓶,并與蜜芽的供應商劃清界限。
蜜芽在用傳統思維運作、不注重用戶體驗,隨之而來的挑戰亦是赤裸裸的: 拉新成本極高,客戶留存極難,業務的增長只能靠燒錢 。加之今年新出臺的跨境新政策,奶粉新政,都對其沖擊不少。
知情人士稱,蜜芽去年上半年沒少燒錢,但用戶留存差,業務增長遠低于預期,新用戶成本也沒能降下來。旅游、醫療服務和媽米計劃,無一不是為提升用戶黏性、增加復購的嘗試性舉動。從結果看,上述新業務并未從根本上改變留存差、新客貴的狀況,而上半年的燒錢模式明顯難以維繼,后面進來的金主不樂意,也是可想而知的事了。
回 看貝貝網的發展,成立于2014年4月,具有米折網和阿里的基因,以品牌正品、獨家折扣為特色,打造媽媽寶貝一站式購物的母嬰電商平臺。一經上線,用戶數據增長迅速,非標品一直是它的重要“ 護城河 ”:難打價格戰,對比標品有更多利潤空間,而后向跨境電商進發,補上自身各項短板。
根據TalkingData年初發布的《2015移動母嬰行業洞察報告》,社區類應用寶寶樹的用戶覆蓋率排名第一,貝貝網緊隨其后,兩者與后幾位拉開了較大的差距。而在電商方面, 貝貝網排名第一 ,第二名蜜芽與其之間有至少四倍的差距,一時間風頭無兩。
但關于貝貝網的融資金額和估值,卻一直成為創投圈里的“ 迷 ”。盡管今日資本、新天域等老東家在融資發布會上對貝貝表現出“不差錢”的鼎力支持,但依然無法掩飾D輪融資金額和C輪融資金額相同的尷尬。
先是有創投圈的投資人和融資顧問透露:貝貝網在2015年1月公布獲得 1億美金 C輪融資,實際金額只有 6000萬美金 ,估值大概在 5.5億美金左右 。而2016年6月宣布的D輪巨額融資,實際上是從去年10月份就開始,長達10個月才勉強拼湊完成,基本上以原有投資人今日資本、新天域為主,融資金額為 7000萬美金 ,遠稱不上巨額融資。而一直只投早期小額融資的北極光這次也參投D輪,據北極光內部人士消息稱,“參與投資貝貝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價格便宜,跟老股東跟投一點”。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在今年6月的融資發布會上,貝貝網拿出了一組漂亮的數據:5月,其“ 秒殺 ”了天貓京東唯品會,一躍進入“ 千萬級 ”電商的序列。一位移動互聯網分析人士亦稱,自去年資本市場遇冷回暖以來,整個投資市場趨謹慎,更看重投資標的數據和盈利,貝貝網能拿到此輪融資,源自 貝貝網的移動APP用戶各項數據量和增長都異常兇殘 。
但是,就在融資發布會的第二天,就有媒體爆出猛料:貝貝網5月18日數據異常,疑似造假。比如,業內知名第三方數據機構提供的5月10-19日貝貝網的GMV銷售額監測數據顯示,5月18日這一天,貝貝網GMV出現了“ 逆天 ”數值,約為2.7億元。這個數字什么概念?相當于貝貝網平均日常銷售額近 30倍 !但需要注意的是:5月10-15日是貝貝網的511母嬰節大促銷,理論上應該是貝貝網上半年銷售額最高的幾天,但是跟18日比,這幾天大促銷售額都是浮云。當然,最不可思議的還有,5月18日的單日銷售額中, 97% 都集中在15時到18時這4個小時,特別是17時,一個小時成交額一柱擎天,接近 個億 。
對此,有電商分析師指出,貝貝網這種垂直類電商專注于細分市場、細分用戶,其覆蓋的人群有限,如果數據太過火爆,或存在一種可能—— 刷單 。
而早前,就有貝貝網的商家在微博上爆料:貝貝網平臺主動要求商家惡意刷單,必須通過制造虛假成交才能給商家排期安排相應的坑位。據業內人士透露,貝貝網之類的電商網站,之所以拼命的刷單,旨在獲得投資人的信任,從而獲得更多的資本扶持。“融資對于電商來說,無疑意味的強有力的生命線,增強平臺的競爭實力。但反過來說,通過刷單來獲取融資,這又無疑是一個‘ 巨大的泡沫 ’。